每月專題 | 2017.07 

當大部份年輕初創企業都集中火力去開發共享工作空間(Co-working Space)、共居(Co-living)、共乘 (Ridesharing)、 各類共享資源(Sharing Economy),如食物、單車、雨傘等等的可能性,以較低的起動資金去追尋一個創業夢,追夢者不得忽視當中一個共通點,就是不能缺乏網絡平台作為內容發佈的中心。

在中國,有部份共享單車公司已增長至市值 10 億  

互聯網化夢想為真實 

在這個數位年代,網絡平台能把你的想法、生意、改善社區的行動,從構想化為真實。Airbnb與Uber 可算是當中最成功的例子,如果Airbnb的生意沒有了網頁與手機程式的支援,它可能只是一家在不同國家也設有分行的旅行社,亦難以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自助服務。 數位時代講求的除了是效率,便是科技與大數據的應用。預測消費者的意願、提供 peer-to-peer 簡易服務,大家都希望分析用家的上網習慣及善用即時意見分享,為服務、產品評級並在消費者詢問前提供服務選擇。

 

共居訴說共享經濟無窮可能

在環境角度,閒置的空間、物品因共享經濟得以更充分利用,甚至重新。如共居最早於60年代已經出現於丹麥,由當時烏托邦式自由快樂社群,發展至較重視環保共享資源的社區,至當代亞洲因樓價生活指數高企,為年輕人而設的廉價優質生活互動空間。共享經濟在未來仍有無窮的可能性。

 


 

人空間難求

「22K」是台灣畢業生的代號,因為在亞洲四小龍當中,台灣畢業生平均只得新台幣 22,000元 (約港幣 5,700)的月薪;香港的畢業生平均則有 15,000起薪點(約新台幣 58,000),相差10倍之多呢!當然兩地生活指數大有差別,香港年輕人收入數字較高,但生活也不易過。住屋是全球城市的大難題,台灣亦然。引用台北共生公寓玖樓簡介的一句話:『房子是租來的,生活不是。』相信沒有人不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空間。

共生社群:重組建構新空間

玖樓以住宅服務平台的姿態在市埸,核心思想是重組閒置空間。玖樓的空間規劃非常強調社交聯誼功能,以新溫州玖樓為例,寢室都設計在外圍,因此公寓中央都被善用作公用空間,如大客廳、辦公空間等,形成一個嶄新的共生社群。公寓更已提供分類方案配合不同性格人士的需要。如寧靜公寓專門招待不好交際只想回家休息的人;青銀公寓則與銀髮族為鄰,讓住客有機會再嚐老媽或爺爺的家鄉菜。 更重要的是共同居住公寓多坐落於市中心,為收入微薄的年輕人帶來可負擔及便利的住處。以社群公寓為例,每個月的房租約11,500新台幣,雖比台北沿線房租中位數相差就只有 4,000新台幣,但地點及人際網絡卻是無價。

與地區組織合作建構合作小區

此外,玖樓也關注各社會議題,例如與 芒草心慈善協會 起家工作室 合作的公寓修繕項目,聘請老工匠同時協助弱勢社群維修家居改善居住環境。不少非營利組織都喜歡與玖樓協辦活動,為社區提供多個交流平台,如非營利組織 One-Forty 的「東南亞星期天」活動,邀請新移民、外地勞工在共生公寓的廚房泡制東南亞料理,與社區民眾、公寓室友分享,從而增進交流。

圖片及參考資料:玖樓

 


 

不讓老外孤單

作為全球高齡人口最多的國家,日本多年來面對勞動力人口不足的難題,故近年透過不同政策(如Guest Workers Program及工作假期計劃)鼓勵年輕歐美人仕移民或到日本工作,8 年來外勞數目增長1倍(由2008年的486,000人至2015年的908,000人)。 但初到境的外來人,尤其是年青人,面對城市租金高昂、語言及文化差異,令他們在開展新生活時遇到很多問題。有發展商參考外國流行的共居文化,積極發展「共居式住宅」(Shared House) ,其中針對年青一代的Social Apartment 成為當中俵俵者,它不單成功建立一套租賃靈活、價錢相宜的網上訂房系統,更在Social Apartment孕育出一種獨特的World Neighbour 鄰舍文化,成功打破外國人在日本不善溝通的隔閡,讓老外的駐日生活從此不再孤單。

 

 

共享居住‧友‧空間          生活好好過 

自2005年起,Social Apartment 已在日本東京、京都等城市共40個地點提供共居式服務住宅,招待的住客數目超過一萬位。 負責人表示,他們相信精簡住客開始入住時的手續及費用非常重要。以住一般外來人在東京開展新生活,面對房租驚人,只能屈就於擠迫公寓,還要未見官先杖八十,預繳長達半年的租金及應付各項雜費,生活可謂捉襟見肘,那有多餘社交開支。Social Apartment 讓住客選擇3個月短期以至2年的租約,最低租金約每月¥10,800,除電費外亦不用繳付多餘的雜費,有需要的設施是以用者自付模式收費。他們主打提供舒適的私人房間及開放的共享環境,加上簡便具透明度的網上訂房服務,故吸引不少欲來日本工作、留學以至想體驗日本生活,但又不諳日文的外國人,作為入鄉隨俗的第一落腳地 。

別怕‧迷失東京

據Social Apartment 的住客調查顯示,日本人與外地住客比例約8:2,這比例恰巧促進兩類住客的語言文化交流。開放的共享環境,網站及社交平台會不定期主辦聯誼活動 如天台派對,城市探索等,又會訪問住客,建立一套獨有的Social Apartment網絡。加上受惠於日本政府進一步開放的工作假期計劃,近年吸引更多來自澳洲、德國、加拿大、法國、英國等年青住客。就像一對來自澳洲亞德來德的情侶因為熱愛日本的文化慕名而來,坦然初來時很難與當地人交朋友。「但在Social Apartment 的日本人樂於和我們傾計,彼此會嘗試對方的語言,是一種最佳的學習及共融。」 更喜出望外的是,調查發現這個地方有助年青人找到靈感與方向,由於很多住客是學生,他們通過不同的交流找尋到工作或交友機會,這套大同社交網絡有助他們找到傳統以外的出路與可能性,可謂連結亞洲與世界呢。

圖片及參考資料:BloombergSocial ApartmentJapan-gui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