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成立的「Wheel Thing Makers 軸物行者」,由環保單車發明家Gary Chan 陳培基為首,與其團隊共同籌劃,以號稱「社駒營造」的單車創作深入社區 ,以單車相關創作配社區共享的教育,以創新體現不同的社會意義。其工作室位於香港土瓜灣,歡迎喜歡研究單車之人分享知識以及動手製作。他們相信 配合軸物 (Wheels of Things)洐生的除了是作為代步和綠色生活潮流的工具, 還能帶出Maker 文化,為連結社區鄰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

透過軸物延續 本土 MAKER 精神

另一位發起人 Paddy Ng表示當初與Gary 發起 這個項目 的動機非常單純,就是想香港有更多人踩單車。他們開始時在土瓜灣的工作室大概二百多呎,裝置、工具都很簡單,隨著時間愈久,吸引的同路人愈多,他們發現原來幾個同伴的力量不限於改裝單車,還可以利用雙手做得更多。他們有的從事建築、設計、教育工作,原來聯手起來就可以參與社區設計及教育計劃。好像在平日到中、小學教授學生砌車,周末又開班,很多父親會帶同兒子來報堂學砌車,教學模式是自由的,由設計、組裝、整個創作過程,參加者只是借助他們的知識去啟發其執行其創意,這種經過嘗試、失敗、再嘗試,最後參加者以製作品體會自己的Maker 精神。

Paddy 表示:「社區其實有很多資源,它為我們提供如舊車輪胎、木材等原材料。 開始時我們只在土瓜彎測試作品初型,後來發現作品受社區歡迎,便有人聯繫我們展開合作。其實若我們有辦法將大家以為的廢物材料循環再造,不單能幫到他們,更能令資源得到重生 . (擇自南華早報 )

所謂 「有志者,事竟成」(Where there is a will, there is always a way to make things happen.) 隨著口碑傳開,軸物行者近年參與的社區項目規模愈大,如2017年藝術推廣辦事處的「城市藝裳計劃:樂坐其中」公共藝術項目、造大世界等,可說是成功將軸物行者的理念擴展,令傳統的單車也可以配合智慧城市發展、科技創新、社區教育,驅動循環再造,未來,只想更多同路人加入,進一步將 軸物 及 Maker 精神 發展成兼具務實與創意的經營模式,  發揮其社會功能及影響力。

 

資料來源: 軸物行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