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社會企業」,不知大家認識有幾多? 這概念早於 1978 年由英國學者Freer Spreckley 提出,概括來說社會企業是具公益性的事業,業務以市場需求調動社會力量,配合應用商業策略營運,並志在改善社會和環境問題,而非單為固有既得利益者謀取最大利益。「社會企業」在歐美很多已發展地區早已發揚光大,如行之有效的公平貿易等,但亞洲區在近年開始普及。來自台灣的 社企流(www.seinsights.asia) 標榜「以商業模式 解決社會問題」,憑藉創辦團隊的熱血,自2011 年以義工形式創立資訊交流平台,至2013年正式成為註冊公司,獲大量志同道合義工、同行者以至商界支持壯大育成計劃,可謂掌握了最好的時機,在短短5年間成為台灣以至亞洲區 一個具指標性的社企龍頭,深受社會企創業家青睞。

第一步: 啟蒙    提倡「From Idea to Action」實作精神,整合創業資源

由成立之始,社企流主力經營網站文章內容,作為分享、啟蒙大眾的第一步(迄今已累積逾 3000篇),為有志向這領域拓展的千禧新一代帶來啟發及機遇。他們提倡「From Idea to Action」的實作精神,志在透過匯聚資源,讓新創或已在經營的社會企業家獲更完整的支持。 故他們每年舉辦不少社企研討會及工作坊,創造許多交流圈,讓在不同領域或地區努力的社會創業家可以透過社企流作交流互動,成功將台灣的社企領域連結起來。

第二步:優化初創企業行政管理 同創業界新時代

同以社會企業名義營運的社企流,在短短5年茁壯成長,他們的定位為 知識與串聯埠(Hub),深信憑匯聚各方創業資源,讓更多改變世界的好點子在此孵化、茁壯,引領台灣地區社企發展更專業化,有望面向亞洲、以至國際,促進跨地域合作,形成一肢新支流。社企流共同創辦人兼CEO 林以涵 ,才三十出頭的她在 2013 年獲選為  100 位平民英雄榜,又獲邀出席TED Taipei分享會, 2014 年成為台灣經貿國是會議最年輕顧問,足證其創業精神及表現獲業界肯定。

2017年: 深入主流層面  社創不忘求創新 

林以涵表示, 回想在年前開始辦社企流,是做當時 台灣社會企業還沒有人要做的事,沒有很多計劃,但堅持認真地做好每件小事,當中的內容、業務發展全因應讀者需求。就算是育成計畫開始亦是如此,當時他們看見台灣還沒有人在扶植剛起步的社會企業,便動手試做。而挑戰在於,將這個概念發展成公司業務後,下至成本概念以至開發業務她都要從零學起,這股創業DNA 不知不覺應用到自己身上。由地區頂級域名 .Asia管理機構DotAsia發表的年度「青年移動力指數 (YMi.asia)」,台灣在整體排名在20個地區中排名第5,緊隨星加坡、香港、日本及南韓之後。其中整體營商流動力排名第3,另在YMI的人生經驗 (LifeX) 細分指數更躋身成爲最吸引流動青年人口的有趣地方,足證台灣對有志創初的年青一代提供一定吸引力。

 

被問到對有志向的社創青年有何寄語?她表示,熱誠第一,持之以恆的耐力居次。

提到創業的困難,她表示成本概念與開發業務她都要從零學起,「轉成公司後,你會發現因為要制度化系統化,公司面臨很多行政上的問題。我現在很多時間也都是在處理相關事務,發現很多行政效率需要改善。也因為親自接觸公司的營運面財務面,所以更理解社企流。」被問到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企業領袖,「我希望我是一個可以 empower 夥伴的創業者。我希望在社企流,他們帶著不同的生命經驗來到這裡,彼此給予養分,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。」(擇自女人迷

順帶一提,社企流在招募特約採訪編輯,對關心世界社會需要或對各地社企業務有興趣的朋友不妨 一試!(詳情按此

如欲了解更多關於台灣的青年移動力指數, 歡迎到瀏覧。

欲了解足本青年移動力指數研究報名, 歡迎瀏覧 http://ymi.asia.

資料來源: 社企流

圖片: 社企流TED Taipei